Tuesday, January 10, 2017

易经

易曰:
不易=DNA,親子關係....
變易=人時事地物............
交易=互助合作,交換......
簡易=別囉嗦,直指人心...
(一).易經的由來:
易經有伏羲易、神農易、黃帝易、堯舜易、夏易、商易、周易等多種演變而來的學問,為六經之首,是我國文化的本源,最早我國以農立國,治國者以天氣四季的變化,教人民如何卜居、耕種、收成、生活、數字的一種學問。
(二).堯舜以前的易:
所謂伏羲易,是指伏羲氏法天、地、人、物及日月星辰等,所劃的河圖、洛書,八卦及六十四卦。伏羲即太昊,姓風,是古帝三皇之一。他的年代,有五千年前、六千年前、七千年前等多種說法,大抵黃帝以前,文字太簡:記載及流傳上容易發生混亂。後人都說伏羲是開創中華文化的老祖宗,我們不妨先弄清他究竟開創了些什麼?下文略舉漢代以前的幾種記載:
1.周髀算經:「古者包犧氏立周天曆度。」據周髀經解說:「周天曆度者,分周天為三百六十度,而推求曆日之用也。」又通鑑:「包犧作甲曆,天干地支相配,六甲一轉天度一周,年以是紀而歲功成。」這是說伏羲已發明了曆法及坐標作圖法。
2.管子輕重篇:「虙戲作,造六企以迎陰陽,作九九之數以合天道。」這是說伏羲已把八卦重演為六十四卦,並且還發明了九九乘除法。
3.周易繫辭傳:「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這是說伏羲的畫卦,是使用觀察天地間的變化法而來,並用卦象去代表宇宙萬象,而有所發明。
4.孔安國尚書序:「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又說:「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這是說伏羲觀察黃河有斑紋的河馬,或河馬所負天球河圖的上古文字,而畫成八卦,並由此而啟發他製造天文書契或文籍的靈智。
5.史記太史公自序:「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又日者列傳:「伏義作八卦」。以及王充論衡正說篇:「伏羲王,河圖從水中出,易卦是也。」劉歆也說:「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這大都是說伏羲法河圖而劃八卦。
6.淮南子要略訓:「八卦可議吉凶,知禍福矣;然而伏羲為之六十四變」。這裏談到了吉凶禍福。
我們從上述漢代以前的幾點史料去分析,可知伏羲畫卦,本是文字、天文、曆算、數學、製作等方面的民生實用之學,而與卜筮並不發生關係。當然易卦也可以用在卜筮上,但那只是易學的很多功用之一,決不可拿卜筮去代表易經的全體大用,否則就是捨本逐末了。
(三).所謂神農易、黃帝易、堯舜易,說得比較具體一些的早期史料,當推孔子的周易繫辭傳。繫辭傅說:「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斬木為膂恕,揉木為耒未,耒褥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磕。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尤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笑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誇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重門擊拆,以待暴客,蓋取諸豫,斷木為杵,掘地為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尤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央。
(四).夏商周三代的易:
所謂夏易,據說就是神農易,又名連山,就好像群山相連,綿亙不絕。所謂商易,又名歸藏,是把易卦的符號和文字解說,都刻畫在龜甲上收藏。所謂周易,就是周代的文王、周公、孔子三位聖人,根據伏羲所畫的卦,以及周以前所加文字解說,而重新整理闡揚。在周朝的時候,尚是夏、商、周的三易並存,因此周禮太卜載:「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經卦就是基本卦,別卦就是重卦,後儒對此頗多議論。又乾鑿度:「垂皇束者犧,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這是指伏羲畫卦,文王繫辭,孔子作十翼,談文王就已包括了周公。夏易和商易,大概在周末便已失傳。現在我們所讀的易經,就是周易。宋代以後所謂「讀易經」,一般就是讀朱熹所註解的周易,也就是朱子的「周易本義」一書。周易的文字解說,首先是文王所作的卦辭,也可能採用了前代的一些說辭;其次是周公所補充的爻辭,也同樣可能採用了前代的一些說辭;再其次是孔子所補充的十翼,論語述而篇:「子日:加我數年,卒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文中的「卒」字,亦作「五十」,可知孔子是很喜歡研究易經的。
(五).易的意義
易.有不易、變易、交易、簡易四種意義。晚近歐美學者研究易經,已形成了一股狂熱,其他世界各國,也正在亦步亦趨。可是他們大都把易經一詞,譯成「變化的書」(The Book of Changes),或譯成「變化的經典」(Classic of Change),卻只見到易經的變化一面,而沒有見到它的全體大用。特把易的四種含義,分述於次:
1.易就是不易:
不易就是「道不變」的意思。我們觀察宇宙現象,固然有生生不息,循環不已,變化不窮,日新又新,甚至於瞬息萬變的一面;可是卻也有千古不磨,恆萬世而不變的一面。所變的是「萬物化生」的現象,不變的是孔子「吾道一以貫之」的道。道是什麼呢? 就是宇宙萬有所必經的道路。這種道路有無形和有形兩種:例如鐵路、公路、運河等。就是有形而可以看得見的道路;人的思路、星球的軌道、萬物的生生變化之道等.就是無形而不容易看得見的道路。雖然鐵路、公路等都可以隨時翻修或改道,天體也正在不斷的向外擴張,人的思想他隨時可改弦易轍.可是一切都離不了道路,尤其是離不了一條最安全的康莊大道,這就是永遠不變不易的規則。試以易經所標榜的陰陽之道來說,孔子在繫辭傳裏,曾指明「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指明宇宙萬有都離不了陰陽,所以幼學瓊林說:「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偶以陰陽;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故人生配偶以夫婦。」我們不妨仔細的想一想,一切生物能離得開陰陽之道嗎?一切人類能離得開男女之道嗎?既然永遠離不開,那就是一種不變的道。不但一切生物離不了陰陽之道,就是一切無生物也離不了陰陽之道。四十多年前,有一位德國的著名物理學家拿破鐵(OtteLaports),他分析極複雜的鐵原子光譜,得出一項經驗定律,即原子的能態,有奇(陽)、偶(陰)兩性.並以kπ2代表陰偶,以kπ3代表陽奇。這和孔子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以及易經以「--」的符號代表陰偶。以「一」的符號代表陽奇,真所謂「古今同調」,「其揆一也」!,這種陰陽合一的正常之道,近在拿破鐵以前,遠在伏羲、神農、黃帝、唐堯、虞舜、大禹、商湯、文王、周公時代,都已由實驗或觀察,弄得一清二楚,所以孔字的乾卦文言:「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又坤卦文言:「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朱子釋「德方」二字:「方.謂生物有常。」程頤的伊川語錄也說:「天地之化,雖廓然無窮,然而陰陽之度,日月寒暑畫夜之變,莫不有常。」所謂「生物有常」及「莫不有常」,就正是宇宙萬有不變的常道。例如種子長出了植物,雞蛋孵出了小雞,黃毛丫頭十八變等,你能說這不是常道嗎?,孔子還給天、地、人三才,找出了一條名異實同的共通性常道:「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人之所以離不開仁義,就和天理自然離不了陰陽剛柔.是同一道理。這是因為「人為萬物之靈」,「人為宇宙的主宰」,所以人的行道,就要比其他的自然現象更高一層,而達到孔子所謂「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的天人合一境界。
2.易就是變易:
有交易就有變易或變化,凡陰陽爻、奇偶數經過交易,就正如朱子所說的「男變成女,女變成男」,以及奇變成偶、偶變成奇,而改變了原來的形狀,真所謂「面目全非」了!,試以生物的交易變化為例,譬如雞蛋中本來挑不出雞毛、大腿和骨頭,可是經過陰陽兩性的交易後,牠所孵化出來的小雞,就偏偏有毛和大腿、骨頭等,因此惠施要說「卵有毛」。由雞蛋而變化成了小雞,豈非「面目全非」了嗎?,所以孔子說:「天地絪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又說:「生生之謂易。」陰陽由交易而生變化,都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和對象,而不可亂七八糟,規律就是孔子所說的「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即陰消則陽長,陽進則陰退,對象就是孔子所說的「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否則星球沒有一定的躔度,生物沒有一定的倫類,彼此亂撞亂動一遍,宇宙就要趨於毀滅了。至於交易變化的動力,離不了剛柔兩性的推擠而產生,由於陽是剛性而主動,陰是柔性而主靜,兩者相互吸引推摩,然後才能產生交易和變化,因此孔子又說:「剛柔相推,而生變化」。以及「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3.易就是交易:
所謂交易,一是本質的交易,是不容易用肉眼看到的,近似於晚近物理學及化學的質能互換律;一是現象的交易,通常走可以觀察到的。例如一切生物及無生物的化生交易作用,就不容易見到;而一切生物尤其是人類的交往、交接、交替乃至於商業貿易行為,以及抽象的數學交換法則(互換律)等,就很容易見到易經中所談的卦爻、河圖、洛書、大衍術等,都離不了陰(--)陽(一)、奇(一或一三五七九)偶(--或二四六八十)、剛柔等的交易。如果單從數理方面說,也就是離不了自然級數、幾何級數、錯綜數的排列組合與交換。由於易經是要用一些很簡單容易的數字符號,去顯示宇宙一切的排列組合與變化,因此它就包含了有形(有象)、無形(無象)兩種交易。例如孔子在易繫辭裹所說的「剛柔相擊,八卦相盪」,就兼含有形、無形兩種交易:又如「日中為市…交易而退」,這就是有形有象的交易了。
4.易就是簡易:
孔子曾說「吾道一以貫之」,孟子曾說「夫道一而已矣」。這個「一」字,是從書經所說「唯精唯一」的道統思想而來,是要以一理而統一萬理,以一事而貫通萬事,這樣才能執簡馭繁,而不致使我們的頭腦紛雜,眼花撩亂。因此邵伯溫的語錄說:「天地萬物,莫不以一為本。原於一而衍之以為萬,窮天下之數而復歸於一。一者何也,天地之心也,造化之原也。」朱子的周易序文也說:「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形一受其生,神一發其智」。「所謂一以貫之」,和「以一為本」、「統之在道」等等,我們看不出它和晚近愛因斯坦的「電磁波統一場論」思想,會有多大的區別。由此可見易經和儒家的思想,永遠是走在時代的前面,真所謂互萬世而無弊了。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並不是說說就算了,我們試看他在周易繫辭傳裏所說的一些話,諸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以及「天一地二、天三地四……」,都已說明一部易經就是一種很簡單容易的經典。
(六).易的內容:
易有易象、易數、易理三大內容,通常簡稱象、數、理三大內容。象是現象的意思,數是數學的意思,理是義理的意思。試看天地萬物,有象就有數.有象有數就有理,三者相因而生,相互為用,缺一不可。例如日月星辰是象,它的起源、組織(集合)、大小、距離、速度、週期、以及和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等,就含具有象理(物理)及數理了。
1.易象的大要:
所謂易象,通常是以太極、兩儀、三才、四象、五行、乾坤六子、七日週期、八卦、九宮(即洛書)、十數(即河圖)、十二辟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六十四卦、八卦納甲等的符號或圖畫,去表示宇宙萬象及其交易變化之道。例如太極就是負陰抱陽的圓體,也是時、空、質、量的大小個體及總稱,它的代表符號是O或Q。兩儀就是乾坤或陰陽,也可以解釋成陰陽兩種天性或元氣、元質、元始動能,它的代表符號是--或一。三才就走天、地、人,天是指的天體及天理自然,地是指的地球及物質,通常是以八卦的下一爻及六十四卦的下兩爻去顯示地的位置,以八卦的中爻及六十四卦的中兩爻去顯示人的位置,以八卦的上爻及六十四卦的上兩爻去顯示天的位置。四象就是陰陽兩爻約兩兩排列或交易變化,以顯示宇宙現象開始由簡而漸繁,也可以顯示四方及四季等,它的代表符號是二(太陽)、二(少陽)、二(少陰)、--(太陰)。八卦就混三(乾)、二(兌)、三(離)、三(震)、三(巽)、三(坎)、三(艮)、"(坤),通常是顯示天(乾)、地(坤)、風(巽)、雷(震)、水(坎)、火(離)、山(艮)、澤(兌)等自然現象。朱子的周易本義文首,刊有河圖、洛書、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共八圖,大抵是周代以前的古圖.或按照周易的文義而作,是我國「圖書象數之學」的根本,最值得研究闡明!當然孔子以後諸儒所加衍的圖象也須配合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