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往聖繼絕學,吹毫太虛,略表時艱:想退休前.最大願望是,改掉江湖「八宅,三元,玄空」過時.錯誤兩岸三地還亂吹的風水學問: 我幾十年前教過.都告訴學生這是當年事.誤差很大,千萬不要缺德害人! 別拿矇對一事而大宣,因果要揹的,我們的學生們實驗了千萬次有證明的 - by 世界七政四餘學會夏唯綱創會長
地理課一:風水、易經、水法、山法
(一).風水學的知識:“醫術不好害一人,姓名不對害一生,風水不精滅一門”
關於風水學是否有根據這問題,主要視乎你指的是什麼根據、方式而定。
風水學的基礎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八卦九星,論四時,看日月星辰對人的影響在這些理論之上,從而演繹出一套綿精深的專門術數。對於相信風水的人,有一忠告,不要迷信風水萬能,即使風水甚好,仍需要靠自已的努力去配合的,運好時借風水之力而大展宏圖(如風水不好也會打折),運壞時利用風水也會有所改善(不可能全好)。嵇叔夜的《嵇中散集》曰:「但謂君子既有賢才,又卜其居,復順積德,才享元吉;猶夫良農,望懷善藝,又擇沃土,復加耘耔,乃有盈倉之報耳!」這段文字的意思是,人之選擇吉宅居住,猶如農夫之選擇良田耕耘,但吉宅良田雖好,仍要勤奮工作始能有成。
看風水是一門專門學問,有相當長遠的歷史。風水學又稱堪輿學,堪輿這名詞最早見於漢代《史記.日者傳》,而漢《漢書藝文志》所載的書目中,有《堪輿金匱》十四卷,可見堪輿學在漢代已有相當發展。堪輿的含義,東漢許慎有如下解釋;『堪,天道;輿,地道也。』天道,是指天文;而地道,是指地理。這與《易繫辭傳》所謂『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之意相近。在風水學上,仰觀天文(日月星辰的運行)少,而俯察地理(山川水土的形勢)多,故此堪輿又稱為地理。所以歷代的堪輿書籍,以地理為名的甚多,例如《地理正宗》、《地理天機會元》、《地理全書》、《地理真經》等等。相對來說,以風水為名的堪輿書籍則甚為罕見,祇有元代朱震享所撰的《風水問答》一卷及清代袁培松的《風水本義》一卷等寥寥數本而已。可見風水祇是俗稱,正名應為堪輿或地理。
那麼,為何稱堪輿或地理為風水呢?這主要是受晉人郭璞《葬經》的影響。『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原來堪輿學最重視「生氣」,「生氣」忌風喜水,因為有風則氣散,故忌風;而水則可使生氣凝聚,故喜水。因為堪輿學特別注重藏風聚水,故稱之為風水學亦是名實相副的。
「生氣」無形無象,如何能知其所在而迎之用之呢?在風水學上,有「巒頭」及「理氣」兩種推算生氣的方法:
1.「巒頭」-空間=是看山水的形事來判斷生氣的所在,大致來說,山環水抱、山明水秀的地方,大多是生氣「聚而不散,行而有止」的好風水之地。
2.「理氣」-時間=是根據房屋或墳墓坐向方位及五行八卦相生相剋的原理來推算所在,藉以趨吉避凶。
風水學又可分「陰宅」及「陽宅」兩種,「陰宅」是指埋葬死者的墳墓,而「陽宅」是指生人住居的房屋。陰宅風水與陽宅風水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因死人墳墓與生人住宅的性質不同,故此在應用的技術上當然會有別。
中國人特重風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安土重遷、家族聚居的社會, 故此特別重視世代相傳的住宅以及家族聚葬的家山。因為倘若陽宅好,陰宅又佳,則世代皆興旺;若不吉,則世代皆衰敗。
那麼,為何稱堪輿或地理為風水呢?這主要是受晉人郭璞《葬經》的影響。『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原來堪輿學最重視「生氣」,「生氣」忌風喜水,因為有風則氣散,故忌風;而水則可使生氣凝聚,故喜水。因為堪輿學特別注重藏風聚水,故稱之為風水學亦是名實相副的。
「生氣」無形無象,如何能知其所在而迎之用之呢?在風水學上,有「巒頭」及「理氣」兩種推算生氣的方法:
1.「巒頭」-空間=是看山水的形事來判斷生氣的所在,大致來說,山環水抱、山明水秀的地方,大多是生氣「聚而不散,行而有止」的好風水之地。
2.「理氣」-時間=是根據房屋或墳墓坐向方位及五行八卦相生相剋的原理來推算所在,藉以趨吉避凶。
風水學又可分「陰宅」及「陽宅」兩種,「陰宅」是指埋葬死者的墳墓,而「陽宅」是指生人住居的房屋。陰宅風水與陽宅風水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但因死人墳墓與生人住宅的性質不同,故此在應用的技術上當然會有別。
中國人特重風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安土重遷、家族聚居的社會, 故此特別重視世代相傳的住宅以及家族聚葬的家山。因為倘若陽宅好,陰宅又佳,則世代皆興旺;若不吉,則世代皆衰敗。
3.千年經驗成學問:
風水學是經過數千年不斷演變而成的,最初祇不過是一種生活經驗。上古時代,人類從遊牧而進化至定居的階段以後,便開始注意選擇適合自己居住的地點,建造適合自己居住的房屋,這些生活經驗的累積便是風水學的雛形。初時,我們的祖先擇地建屋,是以安全為大前提,故此多選擇地勢較高、不易受洪水或猛獸威脅的地方定居;有些為了避免受風雨的侵襲,於是選了背風向陽的地方居住,這些純然是生活經驗的累積,但後人卻漸漸地把這些生活經驗與陰陽五行、八卦九星、時、空這些術數結合一起,演變成一門玄妙精深的專門學術。
一般人談到風水,往往有一種錯覺,以為古代的風水是以研究陰宅為主的, 直到現代始轉而注重陽宅風水。其實,我們的祖先很早便十分重視擇地建屋定居,當時在選擇了地點後,為了審慎起見,便用龜甲或獸太骨來問卜,向天地鬼神請示這塊土地是否適宜築城建宅。因為卜而後居,故稱「卜居」,這可從河南殷墟發掘出來的大批商代甲骨文中找得證據。及至周代仍注重卜居,例如《尚書.召誥》載曰‥「太保朝至於洛,卜宅,厥既得卜,則經營。」又《史記.周本紀》載曰‥「成王使周公卜居。」但卜宅與現代的風水學不同。
至於何時才把擇地建屋的生活經驗與陰陽五行、八卦九星等術數結合一起而產生現代風水學呢?應在春秋戰國陰陽家盛行的時期,但有文獻可考的,則在漢代。東漢時,王充所著的《論衡》一書中,有《四諱篇》及《詰術篇》是以五行八卦來論宅的,及至晉代,研究風水卓然有成的,據《地理正宗》所載,有曾著《葬經》及《錦囊經》的郭璞,及曾著《捉脈賦》的陶侃。但真正承先啟後、建立風水學規模的是唐宋時期的楊、曾、廖、賴四大家。楊是楊筠松(及楊救貧),曾是曾文遄,廖是廖禹(及廖金精),賴是賴文俊(即賴布衣)。四大家中以楊筠松的聲望最高,被推為地學祖師﹔但以賴布衣最為人傳誦,有關他的傳奇故事,早已深入民間。元、明、清三代均名家輩出,不能一一列舉;近三百年間,對風水學有重要影響的,有蔣大鴻及沈竹礽等。
陰宅風水: 人死後,靈魂何去何從?這是一個抽象的問題。但遺體的處理,確是一個具體而實際的問題,非解決不可。古今中外,葬禮的儀式雖然很多,但歸納起來大約可分為土葬、火葬、水葬、及天葬等。而其中又已土葬最多,正是中國人所謂的「入土為安」。若「死無葬身之地」可能是人生的一大憾事,非但死者不安,甚至其後人亦會引以自疚。中國人因為重視「入土為安」的土葬,故對於穴地的選擇特別講究,風水學就應運而生。風水學的主要觀念,是穴地的吉凶,非但對下葬的遺骸有所影響,而對死者的後人的命運亦會發生影響。故此很多人不惜重金禮聘地理師來尋覓風水佳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