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人由於他們的智商極高,故而學習任何知識都是事半功倍,因此大凡他們接觸的領域都會留下他們的腳印,在學習中他們用不著下太多的功夫去深入了解卻往往因其天賦的聰明而觸類旁通。
易經它就是一部預測的書,而它又不同於後來的各種預測的種類,易經講的是以理而服人,並且認為凡成物具型者皆有開始和終結的時間-就是定數也就是命運。故 此易經能遠攝諸物而近取諸身之數。為什麽叫易經?其實易經開始的時候叫《周易》因為它在周文王父子手中得以重新包裝,修改,使其從簡單的預測工具變成複雜 的集道理和預測為一體的闡釋天地萬物的一個系統。到了西漢儒家學者們因為嘗到了《周易》的巨大甜頭越覺其重要因此將它與《詩》《書》《禮》,《樂》,《春 秋》放置於同一高度。故稱為《易經》並列為《六經》之首。易經之前有《連山》,和《歸藏》因此易經也就是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形成的。易經分為《經》和《傳》 兩者相差七八百年,而《易傳》的用處就是解釋《易經》的。而《連山》應該是夏朝的《八卦》了。
易經中的《兩儀》是太陽也稱《太極》,和月亮。太陽為陽,月亮為陰。故此兩儀又代表陽與陰。而由兩儀生出的四象則是春,夏,秋,冬,又為東,南,西,北。
故此四象既代表四季,又代表四方。四象生出的八卦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分別代表萬物。因此八卦可以預測萬物。
易經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剛柔的變化法則去詮釋宇宙,人類,以及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之規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說卦傳》中說:”昔聖人作易,將以順性命之 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也。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天,地,人為《三才》。又曰:“立人之道《仁與義》”。而易經之本講的是天人和 一,易者日月交替,陰陽互通,而互通即可互變,因此易經的哲學思想就是應對“無定”,和“順應”天命。而在未定中去預知吉兇,主要是為了達到“趨吉避兇” 的目的。這些就是易經的哲學思想的一部分。
易經是要求以明理而去預測,在預測中明理,故謂之“解”。因為八卦之中只有六個爻而這六個爻因為要表象萬物因此未免顯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習易者要用極 高的領悟能力去參透卦理從而以便從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經也就是一門《模糊學》。當然這也象征人類很難有清醒的時候,而對於那些時刻清醒的人類, 我們稱他們為“聖人”。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達到了“聖人”的境界的。
中國人歷來是外柔內剛,主張法無定法,虛虛實實,剛柔並濟。並且中國人的悟性很高,也極愛深思各種問題,不過這既是中國人的優點也是中國人的缺點。因為想 得太多,其顧慮也大。顧慮太多,行事不免瞻前顧後,腳步蹣跚。這也就是為什麽幾千年以來盡管中國人已經掌握了比外國人不知先進了多少倍的思想武器,結果在 今天依然是“名落孫山”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夜郎自大》的典故”。可是就是不了解《大過》的精髓要義!而曾老對《大過》的解釋顯然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商 榷的,因為大過卦的定義是“亨”但是在爻辭上六中對大過的定義就是兇。所以《大過》是有吉有兇,並且對其的定義是“:過涉滅頂,兇,無吝。”即在過河時被 淹沒了頭頂【必然要過河,同時必然要被淹沒頭頂,也可認為是人生必須經歷的,註定的,不能更改的。】兇,但是不必去責備。
為什麽不能更改?因為在初六時這人已經覺得事情不妙了因此去躲避,即避兇,但是到頭來仍然會被淹沒頭頂而遭災難。從以上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天定”在易 經中的重要性,而所謂的趨吉避兇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只要你能夠正確地理解人生的善惡,和大業的含義,那麽即使有註定的災難也會減輕的,最後也會“亨通” 的。其實《大過》的含義就包含如此一個內容。而在易經中所謂的大業,就是指“獨善其身,或者兼濟天下”但是其要義是“濟”而不是“霸”。
可是啊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夠正確地理解“大業”的含義呢!基於易經的思想,老子故而提倡以“無”為“道”而莊子依其同樣的道理曰“:無,無。無無無”也 就是說“無”並非純粹之沒有,而是在存在的基礎上要以“無”的道理來對待。而換句話來說就是以平常之心去對待自己所擁有的事業,
和應該的財富,而不作非分
之想。這也就是胡錦濤主席的“:不折騰”理論。
而據說滿清孝莊皇後的治國理念也是基於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而無即有,有即無。這絕不是一個偷換概念的理論。而是確確實實的人生必經之路。人的生與 死,和親人的聚與散,財富的有與無,和身份的貴與賤你能知道何時生何時死?何時聚何時散?何時能發財何時能背時?何時能當官何時能罷官?因此何不如以平淡 之心去對待,一切順應天命,我只做我應該盡的本分就是了。正因為有了這種睿智聰慧的莊子才有視死如歸因而鼓盆而歌之舉。這就是易經的中心思想也是聖人們的 哲學思想。
易經中的陰陽即是代表善惡,也同時指出善惡可以改變,在特殊的時候善即是惡,惡反而會成為善。那麽如何去確定自己的舉動是善還是惡,不妨以八卦來辨明或者 不妨以八卦來作個參考。因此易經有“:八卦定吉兇”的言論。所謂“善易者不蔔”其實就是說“:當你的易道深入到能夠辨明是非曲直之後,你就可以獨自自定取 舍了,如果你在一些微細的小事上還處處依靠易經為你指點的話那麽說明你這人是沒有什麽出息的。並且有時候易經八卦還可能成為你的絆腳石。猶如一個已經能夠 獨立行走的小孩,還需要大人的攙扶嗎”?
易經講的是“全方位”去思考問題,因此當你聽曾老講易經時你會發現其中充滿了矛盾,其實易經的玄妙之處就在於此。如果你懂易經,你就會發現你立的每一卦都 會呈現正反兩個方面的象,比如大象吉而卦象兇,爻辭吉而卦名兇。這就叫“吉藏兇,兇藏吉”。因此這就要求你去經過周全的分析之後,從世,應,對應月日,對 應動定,對應六親,六神,對應本意,卦名卦象,爻辭。看彖辭,看是否元亨利貞等等等等。有時候還要用邵康節的《梅花易數》來輔助一下。然後才能定其吉兇。
自己學習八卦有二十年了,我是先學八卦然後才在生活中領悟了易經的思想的,因此也稱為“後天”有的人是從書本中去了解易經的精髓,而我卻是在生活際遇里實 踐著易經的哲理,當然是道不同,然殊途同歸也。當然感慨頗多喔!就自己的感慨而言,自己對易經中的“無常”,“順應”和“天定”“命運”“運氣”以及“定 數”是深信不疑。
易經的中心思想是以陰陽剛柔的變化法則去詮釋宇宙,人類,以及萬物運行的道理。人生之規律也就是天理和人道。《說卦傳》中說:”昔聖人作易,將以順性命之 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也。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天,地,人為《三才》。又曰:“立人之道《仁與義》”。而易經之本講的是天人和 一,易者日月交替,陰陽互通,而互通即可互變,因此易經的哲學思想就是應對“無定”,和“順應”天命。而在未定中去預知吉兇,主要是為了達到“趨吉避兇” 的目的。這些就是易經的哲學思想的一部分。
易經是要求以明理而去預測,在預測中明理,故謂之“解”。因為八卦之中只有六個爻而這六個爻因為要表象萬物因此未免顯得粗糙和模糊,因此要求習易者要用極 高的領悟能力去參透卦理從而以便從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因此易經也就是一門《模糊學》。當然這也象征人類很難有清醒的時候,而對於那些時刻清醒的人類, 我們稱他們為“聖人”。而孔子也只是在晚年才達到了“聖人”的境界的。
中國人歷來是外柔內剛,主張法無定法,虛虛實實,剛柔並濟。並且中國人的悟性很高,也極愛深思各種問題,不過這既是中國人的優點也是中國人的缺點。因為想 得太多,其顧慮也大。顧慮太多,行事不免瞻前顧後,腳步蹣跚。這也就是為什麽幾千年以來盡管中國人已經掌握了比外國人不知先進了多少倍的思想武器,結果在 今天依然是“名落孫山”的原因之一。“我們知道《夜郎自大》的典故”。可是就是不了解《大過》的精髓要義!而曾老對《大過》的解釋顯然是有許多地方值得商 榷的,因為大過卦的定義是“亨”但是在爻辭上六中對大過的定義就是兇。所以《大過》是有吉有兇,並且對其的定義是“:過涉滅頂,兇,無吝。”即在過河時被 淹沒了頭頂【必然要過河,同時必然要被淹沒頭頂,也可認為是人生必須經歷的,註定的,不能更改的。】兇,但是不必去責備。
為什麽不能更改?因為在初六時這人已經覺得事情不妙了因此去躲避,即避兇,但是到頭來仍然會被淹沒頭頂而遭災難。從以上的文字中我們不難看出“天定”在易 經中的重要性,而所謂的趨吉避兇實際上是告訴我們,只要你能夠正確地理解人生的善惡,和大業的含義,那麽即使有註定的災難也會減輕的,最後也會“亨通” 的。其實《大過》的含義就包含如此一個內容。而在易經中所謂的大業,就是指“獨善其身,或者兼濟天下”但是其要義是“濟”而不是“霸”。
可是啊從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夠正確地理解“大業”的含義呢!基於易經的思想,老子故而提倡以“無”為“道”而莊子依其同樣的道理曰“:無,無。無無無”也 就是說“無”並非純粹之沒有,而是在存在的基礎上要以“無”的道理來對待。而換句話來說就是以平常之心去對待自己所擁有的事業,
而據說滿清孝莊皇後的治國理念也是基於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而無即有,有即無。這絕不是一個偷換概念的理論。而是確確實實的人生必經之路。人的生與 死,和親人的聚與散,財富的有與無,和身份的貴與賤你能知道何時生何時死?何時聚何時散?何時能發財何時能背時?何時能當官何時能罷官?因此何不如以平淡 之心去對待,一切順應天命,我只做我應該盡的本分就是了。正因為有了這種睿智聰慧的莊子才有視死如歸因而鼓盆而歌之舉。這就是易經的中心思想也是聖人們的 哲學思想。
易經中的陰陽即是代表善惡,也同時指出善惡可以改變,在特殊的時候善即是惡,惡反而會成為善。那麽如何去確定自己的舉動是善還是惡,不妨以八卦來辨明或者 不妨以八卦來作個參考。因此易經有“:八卦定吉兇”的言論。所謂“善易者不蔔”其實就是說“:當你的易道深入到能夠辨明是非曲直之後,你就可以獨自自定取 舍了,如果你在一些微細的小事上還處處依靠易經為你指點的話那麽說明你這人是沒有什麽出息的。並且有時候易經八卦還可能成為你的絆腳石。猶如一個已經能夠 獨立行走的小孩,還需要大人的攙扶嗎”?
易經講的是“全方位”去思考問題,因此當你聽曾老講易經時你會發現其中充滿了矛盾,其實易經的玄妙之處就在於此。如果你懂易經,你就會發現你立的每一卦都 會呈現正反兩個方面的象,比如大象吉而卦象兇,爻辭吉而卦名兇。這就叫“吉藏兇,兇藏吉”。因此這就要求你去經過周全的分析之後,從世,應,對應月日,對 應動定,對應六親,六神,對應本意,卦名卦象,爻辭。看彖辭,看是否元亨利貞等等等等。有時候還要用邵康節的《梅花易數》來輔助一下。然後才能定其吉兇。
自己學習八卦有二十年了,我是先學八卦然後才在生活中領悟了易經的思想的,因此也稱為“後天”有的人是從書本中去了解易經的精髓,而我卻是在生活際遇里實 踐著易經的哲理,當然是道不同,然殊途同歸也。當然感慨頗多喔!就自己的感慨而言,自己對易經中的“無常”,“順應”和“天定”“命運”“運氣”以及“定 數”是深信不疑。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